有人臉上長了痘,便去社交平臺上買“祛痘神藥”;有人受傷后留下后遺癥,便去買“國家運動員專用創傷乳膏”;有人患胃炎,便去買“××醫院研發的胃炎克星”…… 有需求就有市場。
一些商家抓住商機,通過網絡下單郵寄的方式,做起了代購生意。《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北京、南京、上海等地醫院的自制藥劑正在網上賣得火熱。
那么,這條院內制劑灰色利益鏈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藥品質優價廉 患者趨之若鶩 白色的瓶裝藥劑,瓶身處除了紅色的說明內容外再無他物,這款由北京某三甲醫院皮膚科醫生開具的痤瘡擦劑,被北京居民賈肖琦視為“祛痘神藥”。去上述醫院問診后,醫生很快打好了藥品單,并告訴賈肖琦,其中有兩款是醫院自制藥,不走醫保,并告知其使用方式。
賈肖琦著重留意了醫生所說的兩款自制藥,分別是外敷的痤瘡擦劑和內服的痤瘡顆粒。
“對患者來說,只要藥有用,就肯定會回購,尤其是這些自制藥背后往往有醫院名氣烘托,更加令人信服。
”賈肖琦說,一些自制藥有點像“神藥秘方”,嚴禁外傳,除了購買有點難度外,看不到其他缺點。據中國衛生法學會副會長鄭雪倩介紹,院內制劑是特殊時代的產物,新中國成立之初,由于我國制藥工業落后,藥品的生產和供應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因此國家鼓勵醫院根據臨床需求,自行研發調制醫院內部使用的藥物,以填補市場空缺。此舉促進了院內制劑的開展,許多醫院的制劑在這一時期構成。
“與此同時,部分醫院制劑室也存在品種多、劑型雜、制劑質量標準粗糙、檢驗設備落后等問題。”鄭雪倩說,院內制劑只能由患者自費購買,不能通過醫保報銷,“因為院內制劑是為了方便醫師給患者治病,達到更好的診療效果,不是為了在市面上推廣,所以其定價不以營利為目的,有專門的定價公式,由醫療機構送到國家物價管理部門報備,不存在零差價問題。” 盡管有瑕疵,但院內制劑仍然因價格低廉、有醫院“背書”而成為新“頂流”,擁躉不少。記者查詢發現,在各交際平臺上,像賈肖琦相同推重院內制劑的大有人在。
以“醫院自制藥”“醫院 神藥”“院內制劑”等關鍵詞進行檢索,可以看到大量網友分享相關就診經歷、推薦院內制劑的帖子,其中不乏互聯網大V宣傳“明星醫療機構制劑”“好用的醫院自制藥”。這些帖子的評論區,有不少網友都在“求推薦”“求購”。
北京居民晏蓓熱衷于在交際平臺上網羅各種醫院皮膚科研發的“神藥”。她向記者展示其藥品“種草”截圖,其中有一款由北京某三甲醫院皮膚科研制的用于急性滲出性皮炎或濕疹的外用藥,“這個藥膏只能通過這家醫院皮膚科開藥獲得,每次只能買一個,單價6元”。
愛游戲app官方下載記者注意到,該藥品標簽上標明了“本制劑僅限本醫療機構使用”,其批準文號為“京藥制字”。“在交際平臺上,這種‘小藥’的共享博文特別受歡迎,簡直每篇都有不少用戶‘求代購’。
“有時在社交平臺上看到有人推薦一些皮膚科用藥,我會去電商平臺上搜這個藥的名字,就看到有代購在賣這些藥。
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搜索晏蓓提及的藥膏名稱,發現的確有從事代購的商家,且北京幾所知名三甲醫院的藥品都在其代購范圍內。
還有商家為了規避風險,在社交平臺上做起了代購生意,宣稱“售賣各大院內制劑”“提供各類醫療服務”等。
愛游戲app官方下載記者聯系上一位代購,添加其私人聊天賬號后,對方表示“北京市內三甲醫院的院內制劑均可購買到,市外醫院也有途徑,不過時間要久一些”。
記者從一位能買到南京某醫院自制藥的代購處發現,其每個月會發布一次自己在該院排隊掛號買藥的視頻,每個視頻中處方箋的就診人信息不同,但有三四個人的姓名反復出現,診斷一欄顯示的基本都是“炎癥后色素沉著”“濕疹”“脫發”等常見皮膚癥狀,平均單次購買相應的3至5種藥膏,有的藥膏一次開2支,有的可以開10至20支。
在記者與這名代購的交流過程中,對方表示藥膏不限購,最終記者購買的“煙酰胺凝膠”的成交價為社交平臺上部分用戶所說價格的4倍多。
愛游戲app官方下載購買所得的藥膏外封上同樣顯示“本制劑僅限本醫療機構使用”,批準文號為“蘇藥制字”,保質期不足1年。
代購跑口作業 藥品真假難辨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查詢發現,院內制劑的代購簡直已成“集團化”。
當記者詢問其中一名代購是否有囤貨可以分銷時,對方解釋說:目前各醫院管控較嚴,一次性開不出來足夠量,需要找別人一起開藥,若記者一周購買30套以上,代購可以將價格降低。
記者問詢一次性購買80套怎么發貨,對方表明大約需求一周才干連續宣布。
“為了避免壓貨,這行很少囤貨,因此當前無法開出如此大量的藥,需要找合伙人‘借藥’。愛游戲app官方下載還有代購直言,院內制劑的“黃?!币研纬闪俗约旱摹靶∪ψ印?,每個代購有不同的“口”。
當記者向一位南京××醫院自制藥代購詢問兒童常備藥時,對方稱自己如今不再做兒童醫院的藥品了,已經把這個“口”交給別人跑了,不過可以向記者推薦其他代購。
愛游戲app官方下載記者通過其名片推薦,聯系上另一名代購,對方也稱自己“換口了,最近兒童口不好跑”。愛游戲app官方下載查詢中,記者還以恥骨痛為名求藥,有代購引薦了北京某聞名骨科醫院的“神藥”。在新聞資訊欄,有留言稱,“一切藥品都是代掛號時購買,請我們放心使用,肯定是醫院的正品”。
愛游戲app官方下載該網站還會經過一些暗語來告訴買家最新藥物的到貨信息。
從業兩年的醫藥代表馬先生透露,院內制劑催生的代購與醫藥代表有所不同:醫藥代表的營業方式是獲得對藥品的代理權,與相關醫院、周邊藥店談成合作,為合作方提供藥品,許多醫藥代表選擇在診療室外“守株待兔”,等患者問診出來便上前推薦自己的藥物,以此打開銷路;而如今的院內制劑代購,需要掛號開處方才能開藥。
“雖然所有代購都聲稱自己的藥來源絕對正規,都是親自掛號得來的,但實際上很難保證。
北京某院內制劑中醫科大夫也告知記者,院內制劑歸于處方藥,并不是患者想買就能買的,并且藥量都是醫師依據患者狀況來定的,“不可能一次性開十幾瓶,有些代購賣的可能是假貨”。
未經面診亂用 危險不容小覷 除了找代購購買院內制劑外,線上問診現在已成為另一種“蹊徑”。
在交際平臺上,有博主給出了經過線上問診的合規途徑購買院內制劑的全過程:點擊“××健康通”大眾號下方“互聯網醫療”中的“醫療服務”,完結注冊后即可挑選醫院進行“線上復診”。
不過,記者盡管只上傳了面部部分皮膚圖片,卻相同得到了醫師的“復診”。
簡單描述病情后,醫生開出維生素e乳膏、煙酰胺凝膠和熊果苷軟膏3支藥膏,并說明使用方法和快遞方式。但是,隨意購買運用院內制劑,真的安全嗎? 一名三甲醫院藥劑科主管藥師向記者介紹,一般的上市藥品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如中藥的是“Z”;而院內制劑是醫院自行出產的,批準文號等級沒有國家等級這么高。
她還說,一般院內制劑保質期比較短,且在未面診的情況下有一定安全風險,不建議患者選擇代購。
臨床上有許多副作用和禁忌癥,或許導致排汗受阻,可致高熱、口鼻咽喉枯燥、視力含糊、皮膚潮紅、排尿困難,罕見眼壓升高,過敏性皮疹或皰疹等不良反應。
長期使用此藥滴眼,可引起局部過敏反應,藥物接觸性瞼結膜炎。
即使是低濃度的阿托品也不能隨意亂用,患者應在醫師的指導下,遵照處方、醫囑合理用藥,保證用藥安全。